7月11日至17日,计算机学院茶乡智行团在陈涛老师带领下,深入常德市桃源县茶庵铺镇松阳坪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围绕“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展主题,通过实地调研、深度访谈和亲身体验,全面调研了茶庵铺镇作为湖南省茶叶十强乡镇,在乡村振兴中的创新实践与典型经验。
文化传承:探寻千年茶脉
在松阳坪村党总支书记陈一球的引导下,团队首先参观了村茶俗博物馆。馆内陈列的西晋古法制茶器具、近代木制揉茶机等文物,完整展现了当地1700余年的种茶历史。团队成员欧阳啸天表示:“如何用数字技术激活茶文化遗产,是我们重点思考的课题。”团队系统收集了茶史、茶俗等资料,为文化传承的数字化转化积累素材。
图为实践队员翻看茶文化宣传册
科技赋能:见证产业升级
在核心茶园区,团队观摩了高效采茶机作业场景。陈一球介绍,机械化采摘使效率提升数十倍,有效解决了采茶季用工难题。现代化加工厂内,从智能萎凋到自动包装的全流程生产线,以及严格的有机认证标准,让队员们深刻感受到科技对产业链的提质增效作用。
图为茶农使用采茶机在茶园作业
图为实践队员体验手工采茶
产业融合:创新生态模式
松阳坪村构建了“农户+基地+合作社+企业”的利益联结模式,4120亩生态茶园带动726户茶农增收。同时,通过开发茶园骑行、采茶体验等项目,创新打造“茶BA”篮球赛等特色IP,形成“茶叶+旅游+体育”的融合发展模式,助力村庄获评“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
图为“茶BA”篮球赛现场
实践成果:谋划数字赋能
7天调研中,团队走访茶园、车间等场所,访谈近30名相关人员。陈涛老师表示,将把调研成果转化为“工商智慧”方案。团队计划构建“数字茶谱”平台,运用VR/AR技术活化茶文化;通过大数据优化“茶旅融合”产品设计,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
此次实践是学院发挥学科优势、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行动。学生们通过田野调查,既深化了对“三茶统筹”的理解,也为产业升级探索了数字化解决方案。(计算机学院 文/胡洋 于川强 图/张暄 李伟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