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红芯智绘”党建宣讲团在带队老师吴倩的带领下,奔赴“中国乡村振兴示范村”——湖南省浏阳市杨花村,开展“青春心向党”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通过入户走访老党员、老战士、老教师等“五老”代表,聆听革命年代的奋斗故事,感悟历久弥新的红色精神,在乡村振兴第一线沉浸式体验了一堂生动的“行走的思政课”。
老党员杨端煌:胸前党徽是承诺,肩上责任是担当
“这枚党徽啊,戴在胸前是光荣,扛在肩上才是本分。”86岁的杨端煌老人轻抚胸前的党徽,向围坐身旁的实践队员娓娓道来。这位有着5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用“三句箴言”诠释党员本色:“说话要落地生根,办事要对得起良心,做人要经得起打量。”当谈及基层工作时,老人特意站起身示范:“做群众工作要像种地一样,弯得下腰、踩得实土。”队员们在他的笔记本上看到这样一句话:“让老百姓信得过,光靠嘴皮子不行,得靠脚底板。”
老战士刘辉全:军装虽褪色,初心永不改
“咔嗒、咔嗒...”在刘辉全老人的修理铺里,扳手与零件的碰撞声仿佛在诉说一个老兵的故事。1969年退伍的刘老将部队的“较真”带到了新战场——“汽车修理这个行当,差一毫米都是事故”。他边演示边教导队员:“看见这个螺丝没?拧紧是技术,不偷懒是品德。”当被问及50年党龄的感受时,老人突然提高音量:“在部队保家卫国,在地方服务群众,都是共产党员该做的!”铿锵话语让在场师生无不动容。
老教师刘良辰:三尺讲台守初心,一支粉笔写春秋
“同学们看,这支教鞭跟了我三十八年...”在杨花村小学旧址,刘良辰老人颤巍巍举起那根磨得发亮的竹教鞭。这位坚守乡村教育半世纪的“燃灯人”,用“三个比喻”阐释教育真谛:“教师要像火柴,点燃求知渴望;要像春雨,滋润稚嫩心田;更要像路标,指明人生方向。”当年轻教师请教教学秘诀时,老人笑道:“把每个学生都当成自家孩子,道理自然就通了。”
青春接力:在红色热土上书写新时代的答卷
“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让我们触摸到了信仰的温度。”实践团团长陈纪彤感慨。这堂“行走的思政课”,通过“五老”口述史、情景微党课等形式,让红色教育“活”起来、“实”起来。
尽管三位老党员身份不同、岗位各异,但他们共同的标签是“信仰坚定、为党奉献、无怨无悔”。他们用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为青年一代树立了鲜活的榜样。
三位老人虽然有着不同的人生轨迹,却共同诠释着“忠诚、奉献、坚守”的共产党人精神图谱。他们的故事像一粒粒火种,点燃了青年学子心中的信仰之火。实践队员们纷纷表示,要将“五老”精神转化为奋进力量,在新时代的征程上跑好属于青年一代的这一棒。(计算机学院 文/胡洋 向明杰 图/向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