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计网新青年丨计算机学院2025年暑期“三下乡”青年学子集合完毕!出征!

发布时间:2025-07-12 点击数:

这个夏天,计算机学院的青年学子们再次整装待发,即将奔赴乡村基层,他们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以青春脚步丈量祖国大地。无论是助力乡村振兴,还是传承红色基因,亦或是开展教育关爱活动……都展现出了新时代青年的担当与风采。下面,让我们一同来领略部分团队学子们的魅力吧!

103314 

“茶乡智行团”实践队

“茶乡智行团”实践队由计算机学院12名学子组成,成员涵盖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该团队由学院党委书记杨水根教授指导,陈涛老师带队。团队秉承“知行合一,智惠三农”的理念,将深入常德市桃源县茶庵铺镇松阳坪村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致力于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探索“三茶统筹”的融合路径。

103315 103316 

实践内容:  

文化传承:深入挖掘茶乡的非遗文化,为传统技艺的保护与创新贡献力量;产业调研:积极探索茶旅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助力乡村产业实现升级;科技赋能:运用先进的数字技术,为茶产业提质增效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生态保护:坚定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茶园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

103317

“数融乡韵”实践团

由11名学生组成的“数融乡韵”实践团,成员分别来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和机器人工程等专业,具备扎实的技术基础和实践能力,将运用专业技术为传统文化注入新活力。指导老师为学院党委副书记陈燕丽副教授,带队老师为李路远老师和吴倩老师。他们将充分发挥专业特长,用技术手段帮助保护和传播传统文化,让古老技艺以更生动的方式呈现给大众。

103318 103319

实践内容:

数字保护:运用AR技术制作杨花书院全景导览,让游客通过手机就能欣赏书院建筑细节,了解其历史文化。创新传播:在书院开展"科技+文化"体验活动,通过互动方式帮助青少年理解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非遗调研:走访夏布非遗传承人,记录传统工艺,制作通俗易懂的科普视频。

红芯智绘实践队

红芯智绘实践队由学院15名本科生组成,成员涵盖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背景,由赵志学老师担任专业指导,吴倩老师负责带队指导。实践队以"数字赋能乡村振兴,科技助力红色传承"为宗旨,立足湖南省浏阳市的实际情况,通过“文化+科技”双轮驱动模式,开展乡村文化振兴与科创教育融合发展的实践探索。团队将充分发挥专业优势,运用数字化技术手段,结合深入的田野调研与创新的传播方式,在保护传承乡村文化的同时注入时代活力,切实为提升乡村文化自信贡献青春力量。

103320 103321

实践内容:

乡村文化挖掘与传播:系统整理杨花村村史资料,走访当地乡贤长者;收集整理民间故事、传统习俗等特色文化资源;制作图文并茂的文化宣传手册。红色精神宣讲:在杨花书院开设红色文化讲堂;组织“听老党员讲故事”主题活动;策划红色文化主题展览。少儿文化启蒙:开展“小小文化讲解员”培训活动;设计寓教于乐的文化体验课程;举办乡村文化主题绘画比赛。 

“E路童行”教育关爱志愿服务队

“E 路童行”教育关爱志愿服务队由学院6名本科生组成,汇聚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专业的力量。团队以“科技赋能教育・关爱助力成长”为核心宗旨,将奔赴湖南省平江县童市镇小学开展支教和调研实践活动,指导老师为赵志学老师,带队老师为彭澳老师。团队将以“E”(科技与教育)为纽带,深耕乡村支教与乡村调研两大领域,用趣味课堂点亮乡村孩子的求知星火,用特色课程拓宽他们的成长视野;同时扎根田野,走访调研,倾听乡村发展的真实声音,用数据与洞察为乡村振兴注入力量。

103322 103323 

实践内容:

趣味知识拓展:开设计算机基础、编程小游戏等科技主题课程,通过动画演示、互动操作等方式讲解二进制原理、网络基础等知识,让抽象概念变得通俗易懂。教育需求调研:扎根乡野,走访童市镇小学周边村落,结合家访深入了解当地教育现状以及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兴趣方向、学习困惑,为后续教学内容的调整积累第一手素材。科技支教赋能:在童市镇小学开设编程启蒙、信息安全小课堂等特色课程,将计算机专业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通过图形化编程工具实操、网络安全小故事讲解等形式,激发学生的科技兴趣,搭建起城乡教育资源互通的桥梁。

用脚步丈量土地,以行动诠释担当。这个夏天,让我们共同期待计网新青年们在基层实践中绽放出璀璨的青春光芒!后续我们将持续推送实践动态,敬请关注!(计算机学院 文/胡洋 易静 图/张暄 谭易龙 陈纪彤 张亦琛